足彩胜负14场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朝阳要闻

北京朝阳探索都市农业发展新路径

日期:2025-05-16 10:32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近年来,足彩胜负14场立足实际,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农业发展新路径,通过“科技重塑生产力、生态重构价值链、场景重织城乡链”的三链融合战略,将零散农田打造成农业技术示范点、生态治理试验田、市民体验新空间,构筑起一幅“科技与泥土碰撞,时尚与农耕共生”的都市农业潮酷图景。

农装“芯片” 科技赋能农业新图景

初夏时节,在足彩胜负14场广袤的田野上,一场场农业绿色科技大戏正在上演。

走进黑庄户乡一处种植小麦的高标准农田,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沟渠、道路、田块整齐划一,水田物联网设备矗立在田间,科技感满满。“有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控系统,用手机就能监控麦田情况并指导我们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特别方便。”说着,黑庄户乡相关工作人员在手机上打开了麦田实时画面,虫情监测、土壤养分监测等操作界面清晰可见。

近年来,足彩胜负14场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构建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四大技术体系,同时依托无人机巡检、传感器采集网络,让全区的病虫害防治从“经验主义”迈向“数据驱动”,全区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97.88%。

种子是农业“芯片”,是粮食之基。为积极推进种业振兴,足彩胜负14场与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黑庄户乡共建“中信种业研究院”项目,将围绕突破性新品种研发、生物育种共性技术攻关、农业鸿蒙系统应用等前沿领域,构建“实验室+试验田+数字化”全链条创新体系。这是足彩胜负14场落实国家种业振兴战略、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的标志性工程。目前,550亩试验田已完成土壤改良,集中示范种植了100余个自主研发的玉米优质品种。

随着项目快速推进,黑庄户乡正崛起为种业创新“强磁场”,吸引北京隆平特种玉米、隆平开鸿农业科技等头部企业在朝阳聚集。5月中旬,中信种业研究院总部、北京前沿技术创新实验室、北京玉米东华北分院等机构将陆续入驻运行,足彩胜负14场种业创新高地正在崛起。

科技创新的浪潮在朝阳农田奔涌不息。朝来农艺园通过引入AI病虫害识别、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农产品附加值平均提高25%,这样的智慧农业技术正在积极向其他农业园区推广。蓝调庄园的“北京科技小院”里,专家团队以小站稻为媒,将传统种植技艺与现代文旅创意结合,开发稻田画、插秧体验等特色项目,不仅重现了“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的历史盛景,更让千年贡米产业焕发新生。

农嵌园中 景观农业重塑都市生态

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温榆河公园朝阳段用560余亩永久基本农田演绎出现代都市的绿色奇迹:这里既是守护首都生态的“城市绿肺”,更是孕育希望的“都市农场”。

今年春耕时节,温榆河公园朝阳段在25号门附近新打造了一处75亩的鲜食玉米主题都市农业新景观——“阳光味道”。为了扩大“阳光味道”地块品牌影响力与综合效益,在玉米种植期间,公园还将联动农业劳动教育合作单位,将玉米种植全过程融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

温榆河公园的农业叙事不止于此。公园还有70余亩的“芸上梯田”都市农业新景观,“五一”期间,大片的油菜花随风起伏绵延,吸引了众多市民打卡,不远处的“固伦稻香”基地,不久将举办插秧节。如今,公园内“春赏百花夏观稻,秋收玉米冬踏雪”的全季候农耕图景已然成形,3大特色片区将串联起跨越四季的生命律动。

公园农业只是足彩胜负14场景观农业的缩影。近年来,围绕农业多功能示范区建设,足彩胜负14场统筹全区耕地资源,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油菜花、油葵、旱稻、水稻等赏食兼顾农作物种植,深化拓展温榆河公园朝阳段农田及金盏乡航道下大田都市农业景观示范效应。

同时,足彩胜负14场还依托郊野公园内耕地资源,试验或推广种植具有北方特色的优质农作物品种,提升孙河乡郎枣园、黑庄户乡沁春园、崔各庄乡黑桥公园、十八里店乡朝南森林公园等精品点位景观效果,串点成线形成都市农业景观带,打造农林融合、自然和谐,小而精、小而美的都市农业场景。

农韵入城“六进工程”探路城乡融合

“番茄苗的株距要40厘米,行距70到80厘米。”近日,北京中学二分校6年级的实践课上,孩子们挥动着小铲子,在校园菜园里测量间距,俨然一个个“小农夫”。

而在5年级的教室里,学生们的眼睛专注地盯着幻灯片,区农服中心的技术员化身“自然导师”,用“农业博物馆-魔法温泉-地下迷宫”的童话叙事,将农业起源、二十四节气知识向孩子们娓娓道来。

这场“阳台菜园进校园”活动,是足彩胜负14场“六进工程”的生动注脚。自2010年起,区农服务中心以阳台菜园为突破口,持续推进农业服务与实践进街乡、进机关、进公园、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让农业融入城市生活的肌理。

此外,京城梨园“五谷园”也重现北京蔬菜“老口味”,高碑店社区打造阳台菜园景观带,区农服中心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成为党建活动新阵地,金盏乡彩虹村庄养老院的芳香植物为老人送去清新慰藉……这场始于泥土的实践,不仅重塑了城市空间美学,更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6年间,“六进工程”走进全区100余家单位、8000多户家庭,推广种植蔬菜品种50余种,形成“处处见农景、人人享农趣”的生动局面。

“我们不仅要让朝阳这片国际化城区的市民吃上新鲜蔬菜,更要让他们触摸到泥土的温度,感受到城市的生命力。”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朝阳将继续深化“六进工程”,进一步推动农业与文旅、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服务“五宜”朝阳建设贡献力量。